小孩一起做家事

小孩一起做家事

幾年前,我陪伴了一段時間的女孩有一天告訴我:老師我覺得不開心。

原來,家裡最近正在搬家。整理舊家、再整理新家、丟東西、整理東西,搬家讓人費力又費心。真正讓她不開心的是,媽媽因病早逝,她成了家裡唯一的女性。爸爸認為她是女生應該懂事,父系家族的親戚經常耳提面命,說她是家裡唯一的女生應該要照顧爸爸,應該要把家裡整理好、把家事做好。

家裡其實還有一個只比她小幾歲的弟弟。但弟弟總是家裡最閒散的那一個,很多事只要說不會,就不用做。

那個周末,外頭下著大雨,她冒雨趕去新家,掛念的是要快快把新家整理好。到的時候,爸爸已經在那忙碌著,沒看到弟弟。

她問爸爸:弟弟怎麼沒來?

爸爸說:外面下大雨,就叫他不要過來。

她很困惑:那為什麼我要來?

爸爸很自然地說:叫他來也沒用,甚麼也不會做,妳比較幫得上忙,當然叫妳來。

這樣的狀況,相信很常發生在很多的家庭裡。她體貼著爸爸一個人要養家工作,心裡會抱怨,但多是悶在心裡,悶久了真的很不開心,也對親戚們因為她是女生,就要幫忙家務、照顧家裡的各種耳提面命感到厭煩。

女孩苦悶的心,還好在我這裡,能好好說一說,壓抑煩悶的情緒有地方宣洩,也才能如常生活,平安長大。

女孩的煩心,讓我很有感觸,我很想說:

親愛的父母,孩子不管是男生或女生都要一起做家事。

注意喔! 不是”幫忙”做家事,而是”一起”做家事。

讓孩子一起做家事,能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、獨立、負責、對家的歸屬感…。

一起做家事能成就好多非常有價值的事。

還有,不要因為一次叫不動或做不好就放棄了。

你可能會說,叫不動乾脆自己做比較快。

你可能會說,叫比較聽話的比較省力氣。

你可能會說,笨手笨腳的只會幫倒忙。

請你先拿掉這些信念。允許孩子嚐試、做不好沒關係。

請記得你們是這個家的帶領者,你的放棄也在消極地鼓勵孩子不用承擔與負責。

更可能會因而削弱他學習自立、自我負責、面對挫折不放棄、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。

最重要的是,這是一個新的時代,男孩不用做家事,女孩要做家務的觀念已經不再適用。

全新的時代,我們既是男人也是女人,我們可以很溫柔也可以很有擔當、有力量。

很多時候真正需要接受新觀念、調整心態的是父母,不是孩子。孩子是許多大人們的老師。我真心這麼覺得!

創造神奇的是你自己

創造神奇的是你自己

幾年前第一次見面的個案告訴我:除了預約了學校的諮商,同時也排了外面的自費諮商。我當然不會鼓勵這種作法,很慎重的花了些時間跟她討論這個狀況。

我問她:怎麼會想同時在不同地方做諮商。

她說:想聽聽看不同的意見,多點意見應該會更有幫助。

她說出來的理由,我的經驗裡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。我們是個很喜歡聽別人意見的社會,到處充滿著各種資訊、很有道理的言論、別人的意見、專家的意見,以為最好的都在外面。有趣的是,即使聽到意見,也通常還想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。以為有最好的意見,所以不斷尋找。蒐集了意見,用了幾次,覺得沒有效,於是又再尋找其他方法。

我們很少被鼓勵往內探索自己,於是不太認識自己。潛藏在我們之內源源不絕的潛能與力量,我們通常對它們很陌生。

我想起,曾經陪伴過的一個個案。從小罹患魚鱗癬症。在某種意義上這個病用一種好大好大的屏障守護著自己。厚厚一層皮膚保護著自己,將外在所有不安全的阻隔在外面。第一次見面她告訴我,前一個心理師帶她做的練習,她心裡很是抗拒也不願相信那會有用。我知道那些練習,都是非常好的方法。只是時間還沒到,這女孩需要好多好多信任才能慢慢打開心。

幸運的是,她對我不知為什麼鬆鬆地就給出了信任。信任了,就能與她連結。而她也慢慢開始學習建立與自己的連結。跟她工作一段時間後,我開始帶著她嘗試做一些練習。這個練習,我將它命名為”每天睡前對自己說謝謝”。

這個練習是這樣做的,將雙手搓熱後,讓溫熱的雙手平放在胸口,感受著手心的溫度流入心,然後跟自己說:親愛的***,謝謝你。謝謝今天一整天你陪伴著我,謝謝你,我愛你。同時也謝謝身體、謝謝乾裂的皮膚、辛苦了,我愛你。

她覺得有趣很欣然地接受了。回去後每天睡前對自己說謝謝。

她告訴我:睡前跟自己這樣說能感受到更多平靜。

我請她持續不斷的練習。每天晚上很自然地讓手心的溫度流入胸口的中心,感受這份溫暖,有意識的讓這份溫暖流向全身上下,流向乾裂的皮膚一次又一次,更大地也流向整個周遭。

她很喜歡這個練習,認真地做了一段時間,後來的每一次見面都會跟我分享。

她說:這樣做時,全身暖暖的。我以為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溫度了,溫暖就在我的全身流動,好神奇好神奇。

後來,我讓她在這些練習之外加入了肯定句的練習,在心裡跟自己說: 我是健康也是安全的。我教她的方法,在心理學上可以稱作自我撫慰,有人也許會說那是回應自己的內在小孩,或是靈性的能量療癒。對我來說,它們都在說同樣的事,身心靈是合一的,方法可以變化萬千,也都不會太難。最最重要的是,它們一直都在我們之內,等待我們認出來,並為我們所用。

我們需要的是一份願意,一份敞開,一份信任。還有一份不著急的耐性。

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往外尋找的,其實已然在我們之內。

我們需要的是去找到一個有系統的方法,認出它們來。

帶著信任,一次又一次穩定規律地練習。

然後,你終於會明白,能創造神奇的,從來沒有別人,一直一直都是你自己。

被道德喚起的罪惡感如詛咒般襲來: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

被道德喚起的罪惡感如詛咒般襲來: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

《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》是2020走紅的韓劇之一,它用童話般瑰麗浪漫的愛情故事包裝了精神疾患者與其家屬,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友善。

劇中主要角色的人設幾乎都有程度不一的心理狀況,故事環繞富有距離感的拯救者心態男主角文鋼太、因母女關係扭曲而失去同理心的女主角高文英、不時出現創傷反應的自閉症患者文尚泰(男主角的哥哥)三人展開。

故事最開始,男主角文鋼太便來到哥哥文尚泰的工作地,安撫接收過多環境刺激而情緒不穩的自閉症哥哥,接著也須面對周遭人因難以招架哥哥言行的抗拒態度──人們面對無法預期與難以了解的物件,總是率先以拒絕做應對。

他們一直是如此相依為命。

最一開始還有兄弟倆的母親,因著哥哥文尚泰的特別,母親總是對哥哥特別照拂,並期待年紀更小的文鋼太能照顧、甚至保護哥哥,在弟弟仍處於最需要照顧者關懷的年紀,母親大多的目光與操心都給了哥哥,甚至自己也因家有自閉兒在同儕間吃了不少苦,要年幼的文鋼太如何安心長大?

既盼著你生又盼著你死─我們相愛相殺

縱使因經常性擔任照顧者的角色,文鋼太比同齡孩子更加早熟,但他仍然是個孩子,心中積累的委屈終於爆發,在一次與哥哥的衝突中差點讓哥哥凍死碎冰湖中──一剎那渴望哥哥死後自己可以自由的念想、迅速被下一瞬自我譴責的罪惡感淹沒,幾乎成了詛咒、以近乎是創傷的姿態遺留在幼小的文鋼太心中。

爾後的時間,直至母親被殺後,文鋼太再也不放開文尚泰的手,他再也無法原諒自己讓哥哥遭受險境。

無論在現實上、社會上、心理上,文鋼太都成了文尚泰的主要照顧者。他無法原諒曾想見死不救的自己、那是他難以接受的模樣,於是用與世界疏離的態度懲罰自己,他不再允許自己的世界有任何陽光進入。

盼著自由的懲罰

這一段兄弟間的糾葛,似乎呈現了精神分析創始人Freud看到的、每個人生而具備的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,他認為那是人發展所有行為的動機,我們終其一生都被這兩種本能所驅動:代表愛與建設的生之本能、代表死亡與破壞的死之本能。

文鋼太內心深處是愛著世上剩餘的親人文尚泰、但同時也是憎恨搶走母親關愛又讓自己被排擠的文尚泰,他們既相愛又競爭,這些交錯的情感讓文鋼太難以負荷,因此原本外顯的死之本能、期待哥哥溺死碎冰湖的念想,轉而內化攻擊著自己、用孤獨懲罰著自己。

Psyche:是指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

母子三人的生活已經足夠艱難,某日母親又被殺身亡,且遲遲找不到兇手,成了多年懸案。

那晚,文尚泰目睹了整個過程,難以用口語表達的文尚泰無法抒發調內心的恐懼,兇手胸口上的蝴蝶胸針成了追逐他多年的惡夢,每到事發季節,他便定期出現創傷後症候群的反應,為了安撫噩夢纏身的哥哥、文鋼太不得不帶著哥哥到處遷移,躲避哥哥創傷夢境中的怪物。

希臘神話中美麗的賽姬女神,歷經刁難才尋回自己的丈夫,因此劇中不斷出現的蝴蝶/賽姬/psyche,雖然被衍生成精神疾病的意思,但原初的psyche代表的是靈魂、是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,也許在劇中也寓意了,這些得到在醫療診斷上異常標籤的人們,只是一群受苦的美麗靈魂。

如同文尚泰因為病理的原因呈現出固執、缺乏彈性、環境適應力低、人際互動技巧不足、自我中心感較強等狀態,他仍然有成長的空間、能感受到他人的脆弱、願意陪伴痛苦的情緒,在被創傷的追逐中,他仍願意與家人同在、以他的方式保護這珍貴的關係。

「有足夠的支持,我們都有機會長成期待的模樣」

進入不倫的世界_我的單戀比世界危機更加重要

進入不倫的世界_我的單戀比世界危機更加重要

這是一部關於跟蹤狂X外遇X不倫X自己是不是自己X永遠的愛——的愛情漫畫;加上一點科幻,摒除了性愛,卻充斥綺麗幻想的世界、是我們最深的自己。各個人設的「有病」更建立在「我們每個人都是瘋子」的基礎上,如此寫實。

其實,「尋找自己」與「期待永遠相愛」,或許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寫照。

找到你就找到了我的世界

當日本被外星人入侵後,人民生活的範圍受限甚至得深入地下,為了保衛國土,政府也徵招了一批又一批對抗外星人的部隊,男主角境宗介也是部隊的一員、更是這個世界的英雄。

女主角高月花音則是一枚不起眼的存在,高中和男主同校、並毫無理由的迷戀男主,癡迷程度到了跟蹤狂的境界,但男主當時對女主完全無感甚至曾感到不自在。

後來的後來,就算畢業、就算男主結婚,女主也經常透過報章雜誌接收男主消息,就這樣暗戀了他八年,直到一日巧遇後,才開展了這段不倫關係。

八年前沒心動的男主,是什麼改變了他的眼光?

為了對抗比地球人強大的外星人,他們用外星人基因做基底為戰士們做「修繕」,增強戰士的復原力好降低折損、繼續作戰。

代價是,戰士們開始從生理慢慢產生變化、蔓延到心裡與情感。細胞是有記憶的,那些被損壞的細胞不會因修繕得到修復,記憶一點一點在流失,那些男主曾深愛著妻子的記憶、那些原本形塑男主這個人的記憶,都不斷在消失。

男主在消失的日子裡開始尋找自己,每一次作戰的損傷都會讓他離原本以為的自己再遠一點。

細胞也是有記憶的,心靈記得身體的痛一如身體記得心靈的傷

這部作品用科幻合理了男主的移情別戀,用末世背景美化了女主自我中心的跟蹤狂狀態;但凸顯出找自己這件課題、也凸顯關係是變動的歷程。

什麼是永恆的愛呢?

永恆是那麼多的片段組合而成,而每一個片段都是一次選擇,會不會永恆的愛代表的是在一次次選擇中、我們依然一同選擇一起走下去?

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的決定相愛,大概就是永恆的真相

原來愛扣除掉生理因素外,更是一種心理選擇。

也許男主從初始對女主的不置可否、到最後選擇女主的決定,來自無論男主如何變動,女主都瘋狂接納,削弱了男主找尋自我的痛苦,也使他相信無論自己是什麼模樣,都被深愛。

但在不是末世的現在(雖然新冠肺炎依然猖獗),沒有那些合理的外在因素美化戀情中的不倫,我們終將回到自己,在做自己與現實感中拉扯,繼續人生的旅程。

愛是一種決定

相愛中我們依然在找自己的旅程

 

 

臉書粉專全文:https://reurl.cc/ZGx2Gg